请认真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后,再进行支付 确定

细看足协新政执行:是大步向前还是“倒行逆施”?

来源:爱奇艺体育 2021-01-15 18:14

分享到:

导语: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的联赛新赛季的赛制尚未确定,不过进入2021年以来,还在冬歇期的中国足球着实赚足了眼球。随着上港新队名的确定,以及永昌更名搬迁,有关中国足球的讨论热度,更上一层。

足协.jpg

新政将出,限制投资和中性名引关注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2020年12月初。彼时足协新政即将放出,具体内容早已被媒体披露,社会各界议论纷纷。各方所聚焦的,都在中性名和限制投入两个点上。

有关限制投资,足协一直在逐步推进,从上赛季的国脚1200万顶薪,到如今的500万,加上外援限制在个人300万欧,总和1000万欧,无疑是要给多年来疯狂烧钱的中超“灭灭火”。自2011年起,中国联赛在金元足球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恒大两夺亚冠,中超投资十亿起步的同时,中甲中乙到中冠,多支球队因为无法负担高投入而解散,而曝出欠薪的球队有十余支,许多小俱乐部投资者叫苦不迭。

想当初恒大风头正劲时,时任北京国安俱乐部董事长罗宁曾说过,引援要符合市场规律,搞足球要对社会公益有贡献。这几句话经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变成了说大话使小钱,被无数球迷讽刺嘲笑。如今看来,足协的政策与当初罗宁的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处,从限薪到限制投资,正是在给失去了市场规律的中国足球重新创造规律。

看起来足协新政,是足协下定决心,正在大踏步向前迈进的信号,新华社也曾在12月底称赞足协的限薪令是一剂良药。

有关中性名的问题,期初各队球迷也感到乐观,因为18年末,足协曾发布过一份名为《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名称规范》的文件。那时的政策,对2004年前成立的球队,可以网开一面,保留原有队名,传承历史,保护足球文化。只不过那年政策中的要求并不急迫,而此次则可能成为影响新赛季准入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文件截图.jpg

情况有变

很快,人们的乐观情绪因新的消息而转变:足协新政对于中性名的要求可能会转变为“一刀切”,无论何时成立都必须更换中性名。各界一片哗然,怎么当初说好的事,说变就变了?几支老牌球队的球迷更是哀鸿遍野,怎么我们自打有职业联赛开始就看的球队,突然就得换个名字了?

虽然新政还未出台,但国安、申花等5支球队的球迷组织已经提前联合发表声明,反对足协中性名政策一刀切,希望通过积极发声,在足协新政颁布之前,以舆论影响足协。

几日后,足协新政出台,果不其然正如此前爆料,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地大幅限薪,球队在新赛季前必须完成中性名的更名,否则将取消新赛季联赛的注册资格。并且中性名的更名,也和此前爆料相同:都得改。一视同仁,没有例外。

至于有关对俱乐部影响可能更大的新版限薪令的讨论,则淹没在了对中性名的讨论中。确实,限薪令还有一年的缓冲,而更名事宜迫在眉睫,谁还有心思分心去管限薪令的问题。对于俱乐部来说,能够减少投资,自然是好事,何乐而不为。

五队联合.jpg

新政之下有喜有忧

中性名的新政出台,有人欢喜有人忧,如果说谁最高兴,大概就是上海上港了。根据足协新政的规定,申花的队名是能够保留的,如果这样的话,上港则可以注册上海队为队名,这样上海滩的“后来者”一举拥有了看起来更像是“正统”的名字。除了上港,中超的大连人,深圳市,低级别联赛中如苏州东吴、淄博蹴鞠等球队,早已未雨绸缪更改为了中性名,按说无需再因此发愁。

至于谁最忧愁,也就是这几支老牌球队的球迷了。他们不止忧愁,更有愤怒。几支球队的名称早已成为了城市名片,以这些名称为寄托的球迷文化发展也始终走在前面,国安的开场口号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对于喜爱看台文化的人来说,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今更名,从头再来倒不一定,但是斩断历史则是难免的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各家俱乐部都在紧锣密鼓地行动着,起新名,改企业名,股权转让,忙得不亦乐乎。各家俱乐部对于更名早有准备的,很快就确定了新名字,而准备不足的俱乐部在微博等平台上开始征求球迷意见。河南建业就是其中一家,当时建业在微博上提供了十个备选名字,然而十个名字都不能令球迷满意,甚至有些奇葩。最令河南球迷不满的是,一向被看作是河南队的建业,新名称里竟然还出现了“郑州”,变成了地方队。

十二月注定是忙碌的一个月。各家俱乐部不但要手忙脚乱地处理中性名的事宜,还要顾及限薪令——能续约的先续约,不然球员合同到期就自由转会跑了。但是拦腰一刀的工资几乎没有人接受,尤其是外援。于是有些俱乐部已经提前抛售外援,换取一些转会费,免得最后人财两空。

程序员.jpg

球迷不满的声音越发强烈

眼看要进入2021年,距离足协的审核日期越来越近,除了准备进行股权转让来保住国安二字的北京国安,其他几支老牌球队似乎都接受了必须改名这个无可避免的现实。这边俱乐部忙着,那边球迷也没歇。国安的球迷组织御林军购买了一辆双层公交的广告,呼吁保留国安。这一举动自然吸引了各路媒体的关注,纷纷报道。几天后,御林军在微博上表示,公交广告已经因“不可抗力”被撤下,至于“不可抗力”的来源则需要大家自行猜测。

同时搞了个大新闻的还有河南建业。2020年的最后一天,河南建业俱乐部在微博上发表公告,球队拟更名为洛阳龙门。消息一出,河南球迷炸了锅。不但建业没保住,还从省变成了地级市,甚至要从郑州搬至洛阳。无法接受这份“意外之喜”的河南球迷在线上攻占了俱乐部微博评论区,线下也行动了起来,纷纷前往球队主场航海体育场外拉起横幅,还有人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足协办公地。

至于为什么改为了洛阳龙门,很简单,足协新政中要求有地方政府参与进来,建业在权衡了郑州与洛阳所能提供的条件后,选择更有利的一方再正常不过。而作为交换,河南建业迁往洛阳,自然也是听起来顺理成章了。

河南球迷.jpg

上港变海港引争议

2021年1月8日,中国足协在微博上表示,80%俱乐部的新名称通过审核。

1月12日,《足球报》国内部主任放出了一张汇总表的图片,曝光了各队的更名情况及足协反馈信息。这张表的内容再次引发轩然大波。这一次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成了上港。

在这张表中,上海上港更名成了上海海港,并且成功通过了审核。队名只有一个字的更改,词意甚至都没有大的变化,简称还可以叫上港,这样的改名方式真的没问题吗?足协此前明确提出过,打擦边球的名称是无法通过审核的,不过在足协眼中,上港变海港,并不违反此前的要求。

网友们在吐槽的同时,纷纷行动起来,寻找起“上海海港”不合规的证据。最先被发掘的是上港集团的内部刊物,《上海海港报》。随后,上港集团下的各家公司也纷纷被挖出,其中数家名称中带有“海港”二字。

讽刺的是,上港改的看起来十分“聪明”的新名字,非但引起了其他球队球迷的不满,就连本队球迷也纷纷表达了不满态度。一方面,海港作为中性名还带有浓重的企业色彩,让自家球队在“上海代表”的底气上更加不足,也让球迷认为上港集团把球队当做企业队,对于球迷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无论上港还是海港,在上海话中读音谐音含有不好的意思,常被同城死敌作为贬称,上港球迷自然不会接受。

上港.jpg

多个新队名不过审再遭质疑

在通过审核的上海海港后面,我们还能看到其他一众没能通过审核的俱乐部名称:山东泰山,长春亚泰,青岛黄海,深圳壆岗,淄博蹴鞠,四川民足团结等等。

济南文旅很快做出反应,把造成影响的一家子公司更名,空出了山东泰山的名字,随后足协也通过了审核。

而长春亚泰的情况较为复杂。此前,长春亚泰也完成了股权转让,投资方由长春吉盛变成了长春嘉润(亚泰是吉盛的子公司)。但是长春吉盛和长春嘉润都是长春市二道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投资,这样的股权转让被外界成为“左手换右手”,足协反馈标注为“含有投资方控股企业名称”,也未能通过

另外几家被否的俱乐部也是一样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壆岗实则是深圳的一个地名,但是俱乐部投资方小股东沙井壆岗股份合作公司是一个合作制企业沙井街道壆岗社区的村民集体出资持有,因此被否。淄博蹴鞠被否同样使人不解。淄博蹴鞠此前叫淄博星期天,19年时改名为了淄博蹴鞠,而足协的认定标准则是因为临淄蹴鞠城项目。

此外还有青岛红狮,青岛红狮这家企业本身,就是一家以职业俱乐部运营为主业的企业,一家足球企业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家俱乐部,本该是天经地义,如今却迫不得已变更了投资企业的名称。至于四川民足团结,足协甚至没给反馈意见。

且不说为何上海海港能够在同样出现与上港所投资公司重名情况下过审,单看这些被否决的俱乐部,也足以引发争议。

俱乐部改名闹得沸反盈天,新华社也坐不住了,又一次出面点评,只不过这次没有支持足协,而是发表了一篇题为《“泰山保卫战”背后:俱乐部更名到底改变了什么?》的文章,其深意耐人寻味。

新华社.jpg

中超改名对比国外,形似还是神似

针对中性名政策,很多人拿国外联赛的球队名,德甲联赛的球队名称规定,以及日本联赛的更名事件作为对比,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德国足协(DFB)也允许了勒沃库森保留拜耳集团的名称,并为专门出台了“拜耳条约”。日本的J联赛球队的更名也争议颇多,有着悠久历史的东京读卖队,在最终改名东京绿茵后被出售,如今只能混迹第二级别联赛。

或者我们不妨就以J联赛更名作为对比。J联赛的成立,是许多企业的企业球队参与,其改名目的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与本地的联系,吸引本地球迷。而我们的职业联赛建立,就是以各省市的地方队作为班底,他们本身早已是代表这座城市的队伍,企业资本的进入,只是推动联赛职业化的一步。所以说在J联赛改名前,很多俱乐部只被认为是企业球队,而我们的俱乐部,在成立之初,名字中的“国安”、“申花”、“建业”就是北京、上海、河南的附属品,在岁月中渐渐融为一体。

同样作为对比的是,日本J联赛当初球队的改名也只是改名,或是出售球队,而我们如今没能通过审核的球队,除了改名外,球队搬迁,在大股东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股权转让,更改投资公司其他子公司甚至子公司的子公司名称,大费周章反而是为了留下那个“并不中性的”企业名。

反观球队的上报名称中,前身四川优必选的四川九牛,为防止自己本身的中性名不过审,上报了“四川机器熊猫”这样的名字并通过了审核。九牛的投资方优必选,正是做机器人的企业。假如九牛这个名字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通过审核,那这次改名是不是有可能把中性名改为了带有企业色彩的名字?

勒沃库森.jpg

嘈杂声中,潮水将退

今天,石家庄永昌宣布搬迁沧州,更名为沧州雄狮。很快,便有石家庄永昌的球迷组织宣布解散。在此之前,河南建业的球迷组织中,也有宣布解散的。我想中国足球的改名大戏,现在也算过了高潮阶段,在尾声部分,我们还没看到皆大欢喜,就先见了离别之悲。

在尚未官宣更名的俱乐部中,有仍在进行股权转让的北京国安,尚未确定能否成功保留国安二字,有基本确定告别泰达二字的天津津门虎,还有前途未卜的长春亚泰,此后还会有多少球迷因为更名而告别球队,我们还不清楚,但是我们清楚的是,这些存在了二十年、三十年的球队,伴随的早就不只是两代人了,这样的球迷一旦离开,带走的也恐怕不止自己这一代而已。支持可以传承,抵制也同样可以。一个带着悲愤告别自己主队的球迷,他的下一代,再下一代,对这支队伍能是什么态度呢?对于历史不长的中国足球来说,失去这样的球迷,失去的不仅是枝叶,恐怕更是断了根。根断的多了,树就要倒。种出百年古树的前提,是要这些已经成长了数十年的树倒下吗?

永昌.jpg

足协在《进一步推动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写到(二十一)加强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联赛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职业俱乐部和球员承担社会责任,落实职业俱乐部的球迷管理主体责任,培育稳定的俱乐部球迷群体和积极健康的球迷文化。(2021年)就目前来看,是否培育了球迷群体和球迷文化尚未可知,但是损失了大批球迷,失去了带动球迷文化发展的球迷组织已是事实。足协如今还在通知各俱乐部加强与球迷媒体的沟通,还请足协扪心自问,自己又是否做到了这点。违背了人民意愿的倒行逆施,结果恐怕只有南辕北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