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未忽视运动题材电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先进的电影产业与根基深厚的体育基础相结合,好莱坞总能依靠波折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班底,将运动题材本身特有的热血、激情和群众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提到足球,提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人们熟知的足球题材电影,数量似乎非常有限。
2009年由汤姆•霍珀执导,麦克•辛主演,讲述英格兰传奇教练彼得•克劳夫败走利兹联这段经历的《魔鬼联队》,无疑是足球题材电影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尽管出于电影效果的考虑,本片在现实基础上做了大量改动,针对传奇教练职业生涯中远不算成功的阶段,《魔鬼联队》无论在主题选择还是立意上,都突破了传统。《魔鬼联队》改编成的舞台剧,近年仍在演出。
被国内球迷津津乐道的《一球成名》和《足球流氓》(Green Street),前者在剧情上走了好莱坞体育题材电影奋斗自强的经典老路,后者则是由德国导演执导的英美合拍片。两部电影都很出色,仍不能勾勒出英格兰足球的全貌。
在英格兰的几个赛季,与本土球迷甚至足球流氓打交道的经历总令人难以忘怀。他们向我推荐的几部电影和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更贴近英格兰本土足球的真实模样。其中有两部讲述英冠俱乐部升级历程的纪录片,更是我心中的“神作”。
接下来我将从“足球流氓”、“旧时光华”和“真实纪录”三个主题,向大家推荐几部“冷门”,但我非常喜欢的足球影视作品。
“足球流氓”
提到足球流氓,大家总会想到暴力和酒精。
而足球流氓文化远不止此。
可以遮住整张脸的眼罩风衣(goggle jacket),足球流氓标志性的Stone Island(意大利男装品牌,价格昂贵,与后文的Burberry围巾一样,都是早期足球流氓为了瞒天过海逃避警察的服饰,现已成为标志性穿着)上衣,五颜六色的八十年代复古款Ellesse运动外套,限量版阿迪达斯运动鞋,甚至巴宝利围巾。本土足球青年对这些品牌的追寻像是遵循着七八十年代的传统,也像是彼此之间的暗号。他们总会在心爱的足球服饰零售店(店内专门提供这类“暗号”足球服饰)搜寻最能代表自己的穿着。
2009年由尼克•拉夫(Nick Love)执导的电影《足球流氓》(The Firm)中,年轻的男主角多姆(Dom)就曾经为了买跟“男神”贝科斯(Bex)同款的训练外套,反复向父亲索要零用钱,甚至不惜到零售店里盗窃外套。而在另一部电影,由帕特•霍尔顿执导的《放松日》(Awaydays)中,主角心爱的阿迪达斯Forest Hills白底黄边球鞋,更是由于该电影在本土青年中的地位,价格在各大转售网站上水涨船高。
电影《足球流氓》(The Firm)DVD
2009年的《足球流氓》翻拍自1989年由加里•奥德曼主演的同名电视电影,再度演绎奥德曼角色的为伦敦演员保罗•安德森。
电影名称“The Firm”的原意为足球流氓团体。足球流氓界最享誉盛名,活跃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西汉姆足球流氓团体ICF,全称为Inter City Firm。而苏格兰老牌豪门凯尔特人和格拉斯格流浪者之间的比赛,也因为双方球迷的强硬做派,被称为Old Firm Derby(在通常说法中,源自解说员的“就像两个强硬的老朋友” like two old, firm friends)。
导演尼克•拉夫是足球题材电影专业户。这位伦敦出身的本土导演,在拍摄了讲述足球流氓生活的著名足球电影《足球工厂》后名声大噪。
与《足球工厂》类似,《足球流氓》同样从足球流氓之间的纷争出发,深度刻画了球迷被足球影响甚至破坏的日常生活。本片描写的球迷团体来自西汉姆联,着重讲述西汉姆联与死敌米尔沃尔和水晶宫之间的纷争。而球迷南下朴茨茅斯与当地球迷团队“约架”的片段,更是足球流氓影视历史上的经典画面。
片中曾多次出现球迷在前往客场比赛的路途中,占据整个列车车厢大声谈笑的片段,与现今的客场球迷生活别无二致。每当我看到这个电影片段,都会想起自己在客场火车上与球迷一起谈天的画面。
旅程和跋涉,客场球迷的艰苦在九十分钟内转换成对胜利的渴望,强烈而真挚。
电影《足球流氓》(The Firm)截图
也许是因为客场旅程对球迷的重要的意义,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了《放松日》中。
《放松日》这个译名,实际上忽视了本片的足球的背景。原名“Awaydays”的本意是“客场比赛日”,全片第一个场景,正是发生在前往客场比赛的列车上。
《放松日》描绘的球迷团体来自特兰米尔流浪者。这支默西塞德球队尽管不如利物浦和埃弗顿广为人知,更于2015年从英乙降级,脱离英足联体系,但球队在当地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球迷忠诚而热血。
比起纯粹的足球电影,本片更像是一部从足球角度展开思考的青春电影,侧重刻画了青年卡蒂被足球流氓团体吸引并想要加入时幼稚而冲动的迷茫。片中涉及不少暴力色情和服用药物的镜头,也让同样年轻而迷茫的英国年轻观众找到了精神发泄口。
电影《放松日》DVD
无论是《足球流氓》还是《放松日》,年轻的主角都被足球流氓团体吸引,认为足球流氓的果断、暴力、团队精神和特立独行的风格非常“酷”。他们渴望加入团队,渴望被承认,盲目模仿足球流氓的行为和穿着,甚至不惜与以往熟悉的一切相抗争,行为轻率、鲁莽、不负责任。片子的结尾都带着或多或少的悲剧色彩,也让立意变得更为深刻。
而更多的情绪和剧情,仍需要观众自行体会。
足球流氓题材不限于充满了戏剧性的电影,BBC曾前后拍摄两部描写真正足球流氓生活的纪录片,《足球搏击俱乐部》,不再是对八九十年代的复古追寻,而是发生在现代社会,描写仍以暴力为傲的足球球迷们。其中更包括对一位女性“足球流氓”的采访。
片中提到,年轻的英国本土球迷自从2007年以来,正在成为球场暴力的主题。2012/2013三级,警察总共逮捕了约3000名参与足球相关公共暴力事件的球迷,并且下达了600条禁令,禁止相关人员继续参与足球活动。
BBC纪录片《足球搏击俱乐部2》截图
《足球搏击俱乐部》共有两集。第一集于2014年8月在BBC第三频道播出,主要拍摄了三个不同的足球流氓组织,包括曼城足球流氓组织“Blazing Squad”,热刺的“Yid Army”和伯里的“Interchange Riot Squad”,跟随他们前往主场与客场,描述了青年足球流氓团体内部的故事,尽管俱乐部本身显然并不欢迎球场暴力行为。拍摄组更采访了主角们的家人和朋友,重点刻画了暴力行为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主角包括一位正在学习工程学,从16岁开始参与足球暴力事件,年仅18岁的伯里球迷,保罗;一位17岁的曼城足球流氓组织新成员阿伦,和该组织的主导人,身负多项禁赛指令的,24岁的曼城球迷卡尔;还有曾因足球暴力进入监狱服刑,刚被释放并正打算订婚的热刺球迷丹特。
第二集则于2015年制作完成。片子继续拍摄了热刺球迷丹特和曼城球迷卡尔现在的生活,讲述了一年以来他们的思想发生的成长好转变。同时也引入了两个新的人物:两个孩子的父亲,狼队球迷丹尼和来自苏格兰的汉密尔顿学院队女球迷,布罗根。
丹尼是狼队足球流氓组织Wolves Youth的主要成员。Wolves Youth就像大多数的中南部足球流氓组织一样,对服装有很高的要求,眼罩风衣是常见的重要装备。
狼队足球流氓组织Wolves Youth
狼队足球流氓组织Wolves Youth
西米德兰常年以足球流氓彪悍的作风著名,其中“第二城德比”维拉球迷和伯明翰城球迷之间的殴斗行为,成了西米德兰警署最为头疼的问题。而狼队,更是以足球流氓制造事端的能力和密度而著称。2000年,狼队被警方列为英国及威尔士地区最暴力的几支球队之一。对阵黑郡死敌西布朗的每场赛事,狼队球迷都能制造不同程度的骚乱。
来自狼队的流氓球迷丹尼向观众传达了他的理念。在他看来,选择足球流氓生活,是一种血性的表达,能够有效地向对手表明狼队的球迷组织有多么强大。他的同伴则表示,足球流氓组织更是凝聚力的体现。“我们就像狼群。我们是个大家庭。这就是狼队的力量,我们是武装起来的兄弟营。”他对着镜头表示。
与人们刻板印象中流氓组织的纯男性主义有所出入的是,足球流氓组织中不乏女性面孔的存在。镜头对准了一位来自苏格兰汉密尔顿的女球迷。汉密尔顿学院队,苏格兰著名本土球队,地理位置靠近苏格兰最繁华的城市,格拉斯哥。
布罗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律师,但与此同时,她是位铁血汉密尔顿球迷,与本地足球流氓组织交往深入,与他们共同参加过不少斗殴事件。经过了几次批评警告后,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许多不合规范之处。为了她的律师梦想,她决定逐渐远离暴力。但与此同时,她强调自己对球队的热爱永远不会减少。
汉密尔顿学院队女球迷布罗根-安德森
这套纪录片的播出在英国本土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开始正视身边的足球暴力问题。
足球流氓的产生,与七八十年代混乱的社会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和进步,老一套的“铁血”,似乎有些可笑、陈腐、乏味,也有些不合时宜。足球流氓们似乎还停留在上一代的思维方式里,在他们心中,他们选择的方式才更能表达球迷的真谛。
令人深思的是,故事的几位主角,都不是行为失常的人。他们说话的方式冷静,甚至可以说睿智。人们对足球流氓似乎仍然有些期待。尽管他们说着“我需要为我的球队战斗”,人们仍然希望能够拽着他们的衣领,告诉他们:“不,你们总有一天会长大。”
而等这批足球流氓长大,告别他们混乱、向往暴力的青年时期,再去考量足球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再去思考为了暴力行为,失去观看心爱球队比赛的资格是否值得时,也许他们会更被现代足球认可。毕竟,八十年代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而足球变得越来越商业,越来越贴近主流价值观,人们不再仅仅借由足球来发泄愤怒,足球也真正成为了改变社区的重要力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人生,选择行为,选择爱球队的方式,但无论怎么选择,俱乐部、普通球迷和英国警方,都希望暴力和伤害能远离足球。